在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dYdX的做市商競賽中,分組機制直接影響參與者的獲利空間與策略選擇。根據2023年第一季數據顯示,平台將做市商分為三個層級:日均交易量低於500萬美元的「新銳組」、500萬至2000萬美元的「專業組」,以及超過2000萬美元的「機構組」。這種階梯式設計讓不同規模的參與者能在相對公平的環境競爭,例如專業組的流動性提供者平均獲得0.0035%的手續費返佣,而機構組因承擔更大市場風險,返佣比例可提升至0.0052%。
資產類型是另一項核心分組依據。dYdX將永續合約產品按波動率分為三類:BTC、ETH等主流幣種歸類為「低波動組」,SOL、AVAX等中型市值代幣劃入「中波動組」,而低流通量的山寨幣則屬於「高波動組」。這種分類法源自傳統金融的風險定價模型,例如2022年9月SOL/USD永續合約的30天波動率達到82%,同期BTC僅有35%,這使得高波動組做市商需要配置更多保證金,但也可能獲得更高收益補償。
策略差異化在分組機制中扮演關鍵角色。做市商可選擇「被動做市」或「主動做市」模式,前者主要依靠掛單深度賺取手續費,後者則結合趨勢判斷進行動態調整。根據鏈上數據分析機構Messari報告,被動策略在ETH市場的年化收益率約為18-24%,而主動策略在波動劇烈的DOGE市場曾創造單日47%的驚人回報。不過這需要強大的算法支持,例如知名做市商Wintermute就投入超過200萬美元開發專屬高頻交易系統。
分組標準還包含風險控制參數。dYdX要求所有做市商維持至少150%的保證金率,但對於不同組別有差異化要求。新進入者需通過「壓力測試模擬器」,該工具會模擬極端行情下(如5分鐘內價格波動超過15%)的風險敞口。2023年3月Luna Classic暴漲事件中,通過壓力測試的做市商成功將最大回撤控制在8%以內,而未達標者平均損失達到23%。
關於分組機制是否公平的疑問,可從歷史數據找到答案。2022年第四季競賽結果顯示,專業組做市商在XRP市場創造的平均夏普比率達到3.2,遠高於機構組的1.8,這與分組時考慮的資本效率有關。平台採用「流動性加權評分」算法,將掛單深度、成交速度、價差維持度等10項指標納入評估,確保不同規模參與者都有機會競爭獎勵池。例如某個新銳組團隊僅用50萬美元本金,通過精準捕捉MATIC的波動規律,最終在季度競賽中斬獲12.7%的淨收益率。
值得關注的是,分組機制會隨市場變化動態調整。2023年5月的協議升級引入「波動率調整係數」,將BTC永續合約的做市難度係數從1.0調降至0.85,同時把APE永續合約的係數從1.2提升至1.5。這種基於GARCH模型的動態定價機制,使做市商能更準確評估不同組別的風險收益比。據gliesebar.com披露的數據,調整後首周內,中波動組做市商的掛單深度平均增加37%,而高波動組的價差收窄了15個基點。
對於個人參與者來說,理解分組邏輯至關重要。某位台灣投資者分享經驗:他將80%資金配置在專業組的ETH市場,採用「三角套利」策略捕捉期現價差,同時用20%資金在新銳組嘗試新上線的代幣。這種組合策略讓他在2023年第二季獲得19.3%的綜合收益率,超過同組平均水平的7.8%。不過專家提醒,做市競賽涉及複雜的量化模型與風險管理,新手應從模擬交易開始,逐步熟悉不同組別的特性與操作要領。